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 财富 > 对标日本“失落三十年”,有点好笑!
对标日本“失落三十年”,有点好笑!

时间:2023-08-18 14:21:16    来源:关不羽

正文前先聊几句,最近连续写了几篇深度文,篇幅也比较长,搞得自己很累,也让读者老爷们受累了。两篇已经发出来了,还有一篇在编辑中。 今天这篇如果深入写,也会很费劲。尤其是涉及日本“失落的三十年”,这边的误解很深。诸如“广场协议”的美国挖坑说、主动戳破房地产泡沫说等等,这些误解既有专业性不足的想当然,也有“六经注我”的故意歪曲夸大。真要一一辨析,每个题都可以单独写一大篇。今天这篇里就不展开了,只挑主题相关的重点写。

以下正文:

目前“复苏乏力”、“通胀疲软”的经济形势,有很多评论者担心未来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“失落的三十年”的覆辙。这是想多了。

日本“失落的三十年”,在经济发展停滞时期保持社会秩序稳定、国民生活质量没出现大幅滑坡,并没有完整的理论解释。不过,一些基本的要素是显而易见的。


【资料图】

经济家底厚实耗得起

首先,是厚实的经济家底。所谓“失落的三十年”,是指1990年代至2010年代初期的经济增长停滞时期。1990年日本经济管理部门,尤其是日本央行,采取了过激的收缩政策,导致股市、房市快速下行,是“失落的三十年”的起点。

不过,直到1995年,日本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。人均GDP从1990年2.54万美元,增长到了1995年的人均4.42万美元。这是战后的第二峰值,仅次于2012年的4.91万美元。陷入停滞时,日本的GDP总量也达到了美国的70%。无论是经济体量,还是经济质量,日本都是无可争议的发达国家。

1995年后,日本经济起起伏伏,总体表现并不好。但是,人均GDP一直保持在3万美元以上。尽管很多年份都没有达到G7国家的平均水平,但是发达国家俱乐部里的席位依然无可争议。

而且,日本是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G7国家,人口结构对人均GDP有明显的负面作用。因此,日本的真实经济运行质量要比人均GDP的“面板数据”要高一些。

如此厚实的家底为基础,日本才能耗得起这三十年。

良好的外部环境

日本在“失落的三十年”之前,已经成功融入全球体系,对外交流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外部环境良好。唯一有战略影响的国际矛盾是和美国的贸易摩擦,但是没有扩大化,两国在诸多国际事务中保持了紧密合作。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所谓的“广场协议坑了日本”的万年老梗。流行的版本几乎每一句都是似是而非的歪说。

日元升值是日本政府的主动行为,是国际汇率合作机制的正常结果,而不是美国逼迫下的。日元升值甚至不是1985年“广场协议”才定下的,此前英、法、德、日在巴黎会议就约定联手干预汇率以挽救美元持续疲软。

日元升值的国内阻力主要来自重视出口的通产省,却受到了另一经济管理部门大藏省的积极支持。大藏省希望通过日元升值扩大海外投资,摆脱出口依赖型的经济。这两个目标也确实成功实现了,后面就会说到。日元大幅升值后,国内经济过热、资产泡沫增加,是因为日本央行借升值之势超发货币的政策失误,并不是升值的必然结果。德国马克、英镑、法郎都和日元同时大幅升值,都没有出现那些副作用,就足以说明问题了。

事后看,日元升值本身并没有对日本经济造成伤害,1985年的广场协议后,日本经济还保持了数年的高速增长期。日元升值,确实导致出口部门的直接损失,但是这些损失基本上都在进口部门补回来了。而且,日元升值引发了海外投资热,日本很快就积累了庞大的海外资产,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结构性影响。

需要说明的是,日本的海外投资收益率并不算很高。但庞大的规模还是带了可观的海外收益。这笔“外财”在后来的国内经济停滞期发挥了一定的回血作用。

与直接的投资收益相比,庞大的海外资产保证了日本和全球经济体系、金融体系的紧密联系。日本大型企业通过海外投资,实现了国际化。这些大型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的“渠道收益”,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日本大型企业国内经济压力,尤其是金融风险。即便“失落的三十年”使得日本经济脆弱化,日元和日元资产都没有被海外市场恶意做空。日本跨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也没有受到恶意的干扰。毕竟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利益羁绊,国际经济合作基础是扎实的。

稳定良好的国际政经关系,是“失落的三十年”还能稳住的主要外部因素。

健全稳定的国内市场环境

经历了战后改造的日本国内市场环境,整体上是健全稳定。政企高度互信、稳定的政策预期、规范的法治环境、完善的产权保护等基本配置,都是完备的。良好的市场环境,保证了日本企业在经济停滞时期的生存,不至于雪上加霜。

日本经济的主要硬伤是基本成本过高和人口老龄化,日本政府确实拿不出多少有效的解决办法。但是,日本政府在经济停滞期间,还是采取了一些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改革举措。诸如扩大了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度,不同程度地放松了航空、电信、邮政等基础行业的行政垄断,等等。

尽管日本社会的总体风格偏保守,历届日本政府的改革力度都不大,至少做到了不添堵。其中长期执政的“改革首相”小泉纯一郎,他积极推动的财政重建、放松管制促进企业发展等改革措施,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为日本经济走出“失落的三十年”打下了基础。继承小泉政治遗产的安倍晋三首相也继承了他的改革旗帜,虽说“安倍经济学”没有小泉改革那样明确的市场化方向,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。

日本良好的市场环境,日本政府的谨慎施策,是“失落的三十年”依然保持社会稳定、经济没出大乱子的内部因素。

总之,日本“失落的三十年”是经济高度发达阶段、因严重政策失误引发的“高位套牢”。安全“苟”住三十年,靠的是经济家底厚实、外部环境良好、国内市场环境稳定健全的“三件套”。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复制呢?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寻求破局之路,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,而不是对标日本的心存侥幸。

关胖再出发,敬请新老朋友们关注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