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受台风“杜苏芮”影响,7月28日以来,长治市持续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。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,全市各级党委、政府及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积极应对,严密防范,严阵以待,做好各项应对工作,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截至目前,全市未发生重大灾害和人员伤亡,防汛形势总体平稳。
针对主汛期持续强降雨过程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高位推动各项防御措施落实,要求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立足防大汛、抢大险、救大灾,以确定性措施应对不确定性因素,以局部万无一失确保全局安全平稳。市气象、应急、水利、住建、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,先后紧急启动提升防汛应急响应和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,多平台、多渠道及时发布暴雨、地质灾害、山洪预警信息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昼夜紧盯重点风险点位,实时掌握雨情汛情,点对点科学调度指挥。各县区全面压紧压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,逐级落实“县包乡、乡包村、村包户”包保责任制,全市上下第一时间形成应急联动,全力打好强降雨防御主动仗。
为有力有序做好应急处突工作,长治市进一步加大抢险救援物资力量储备,科学调配整合防汛物资装备,准备消防、医疗救护、工程抢险等救援车辆598辆,其他大型救援装备219台(套),储备编织袋、砂石料、照明设备等防汛物资共69个品类。印发《长治市暴雨灾害预警响应联动行动指南》《长治市防汛抗旱工作手册》《长治市防汛叫应人通讯录》《长治市应急救援力量工作手册》《长治市大型救援装备统计汇总表》,并以口袋书的形式发放至各级指挥长和防汛责任人,全面提升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。
为确保预警叫应“跑”在汛情灾害之前,突出响应“快”,长治市全面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挂钩衔接,建立直达基层末端的临灾预警“叫应”机制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每日进行会商调度,及时启动市级防汛三级应急响应,对7个强降雨县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进行点对点“叫应”,直达基层一线,共叫应防汛责任人5000余人。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对平顺县、壶关县、黎城县、潞城区、潞州区、襄垣县、上党区、屯留区8个县区启动了地质灾害二级响应,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。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将气象灾害防御等级提升至三级,滚动监测雨情发展态势,精细化发布预警预报信息。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四级城市内涝应急响应,出动防汛抢险车辆30余辆,对主城区内涝隐患点、河道、铁路道口进行重点值守,引导行人远离危险区域。市安委办、市减灾委联合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提示182期次,督促煤矿、非煤矿山、危化、冶金工贸、在建工程、旅游景区等重点行业领域落实“关、停、撤、闭”措施,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。道路交通运输部门紧盯“两客一危”、城市公交等行业,紧急排查公路建设工程,全面摸排农村公路桥梁、隧道等重点区域,严防自然灾害引发安全事故。
防汛避险重在“早”。为充分发挥基层群测群防体系作用,长治市各级巡查责任人持续对人口聚集区、高陡边坡、山间沟谷、河道沿岸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值守,加密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后核查。坚决贯彻执行“三个必转”原则(达到预警阈值时必须转移、发生险情异动时必须转移、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必须转移),对全市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、非煤矿山、旅游景区实施紧急关停,对涉及人员和群众第一时间进行撤离、疏散,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安全。
作为防汛救灾的“硬核力量”,全市159支应急救援队伍、7091人在岗备勤,加强消防、武警、驻地部队等抢险救援力量沟通联结,做到出现险情随时出动。市应急局派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前往强降雨重点县区靠前驻防。特别是7月29日至30日强降雨期间,全市消防救援队、森林消防队、蓝天救援队、企业救援队、乡镇防汛小分队等多支救援队伍主动出击,对地质灾害隐患点、临水临崖路段、漫水桥、城镇易涝点等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值守,确保了险情早发现、早处置。(来源:长治日报 王轶)